您好!欢迎光临广东金通运输投资集团,我们竭诚为您服务!
新闻资讯
大暑将至,警惕 “隐形杀手”:中暑与热射病的科学防范指南
发布时间:2025/7/1

大暑将至,警惕 “隐形杀手”:中暑与热射病的科学防范指南

1.png

 

 

当太阳到达黄经 120°,一年中最热的大暑节气便如约而至。此时高温如炉、湿气似蒸,“上蒸下煮” 的天气不仅让体感舒适度降至谷底,更潜藏着致命风险 —— 中暑,尤其是被称为 “夏季急症之王” 的热射病。数据显示,热射病的致死率可达 20%-70%,但它并非不可预防。掌握科学的防范知识,才能在酷暑中安然无恙。

高温下的身体警报:从不适到危症的渐变

人体如同精密的 “温控系统”,正常体温维持在 36-37℃之间。当环境温度超过 35℃,且湿度大于 60% 时,身体通过出汗散热的效率会大幅下降。此时若持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,热量不断积蓄,就可能触发一系列健康危机。

先兆中暑是身体发出的第一道警报:头晕、头痛如同紧箍咒般袭来,口渴感越来越强烈,四肢像灌了铅一样沉重,注意力难以集中。此时体温可能仅比正常略高(37.5℃左右),及时躲避高温即可缓解。若忽视这一信号,症状会迅速升级为轻症中暑:体温飙升至 38℃以上,脸颊可能涨得通红,也可能变得苍白如纸,皮肤要么灼热干燥,要么冷汗涔涔,还会伴随恶心呕吐、心慌气短等症状。

最危险的当属热射病,这是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。当核心体温超过 40℃时,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彻底失控,汗腺功能衰竭导致无汗,身体像被 “烧坏的机器” 般停止运转。患者会陷入昏迷、抽搐,呼吸急促如拉风箱,血压急剧下降,若抢救不及时,肾脏、肝脏、心脏等多个器官会在数小时内衰竭,生命岌岌可危。

主动防御:给身体穿上 “隔热铠甲”

预防中暑与热射病,关键在于切断 “热量积累” 的链条。在大暑这样的极端天气里,主动规避风险比任何补救措施都重要。

时间管理是第一道防线。每天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,太阳如同炽热的火球炙烤大地,此时应尽量减少外出。若因工作或生活必须出门,需将暴露时间拆解为 “30 分钟活动 + 10 分钟休息” 的循环,利用树荫、商场等阴凉处定期 “降温充电”。户外劳动者更需严格执行轮岗制度,每小时必须进入阴凉处休息,切忌硬撑。

穿着选择暗藏学问。宽松的浅色衣物是夏季的最佳搭档,浅色能反射阳光,宽松的剪裁便于空气流通,棉、亚麻等天然材质则像 “会呼吸的皮肤”,能加速汗液蒸发。户外时,宽檐帽可遮住面部和后颈,冰袖能保护手臂免受紫外线直射,随身携带的小毛巾浸湿后擦拭脖颈、腋下,能快速带走热量。需要注意的是,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物,潮湿的布料会像塑料膜一样阻碍散热,还可能引发皮肤炎症。

环境控制同样重要。长时间停放在阳光下的汽车,车内温度能在 10 分钟内飙升至 60℃,这种 “移动烤箱” 足以在短时间内诱发中暑,因此绝不能让儿童、老人单独留在车内,即使开窗也不行。进入闷热的室内或车内前,先打开门窗通风 10 分钟,让热气散去后再进入。对于老人、孕妇、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,室内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 26-28℃,既避免温差过大引发不适,又能维持舒适体感。

能量补给:给身体注入 “散热动力”

高温天气下,身体的 “燃料消耗” 远超平时,科学补水和饮食是维持散热功能的关键。

补水要遵循 “少量多次” 原则,就像给植物浇水不能一次灌饱一样,人体补水也需细水长流。成年人在大暑期间每天至少要喝 2-3 升水,户外作业者更是需要 4-6 升。别等到口渴了才喝水,那时身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。淡盐水是最佳选择,每 1000 毫升水中加入 1-2 克盐(约半啤酒瓶盖),能补充出汗流失的电解质。含糖饮料和冰水则要谨慎,前者利尿可能加重脱水,后者会刺激胃肠道和血管收缩,反而影响散热。

饮食方面,应多吃 “清热补水” 的食物。黄瓜、冬瓜、西瓜等含水量超过 90% 的果蔬,既能补充水分,又能提供维生素;绿豆汤放温后饮用,清热解暑效果佳;苦瓜中的苦瓜苷有助于调节体温,是夏季的天然 “降温剂”。需要注意的是,辛辣、油炸食物会让身体产生额外热量,应尽量少吃。户外劳动者和运动人群,可随身携带香蕉、坚果等小零食,及时补充钾元素和能量,预防因低血糖导致的头晕乏力。

应急处理:与时间赛跑的救命时刻

尽管做好了预防措施,仍可能遭遇中暑情况。此时,正确的应急处理能挽救生命。

当出现先兆中暑或轻症中暑症状时,应立即采取 “降温三部曲”:第一步,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,解开衣领和腰带,让身体自由散热;第二步,用 32-34℃的温水擦拭全身,重点擦拭腋窝、腹股沟、膝盖窝等血管密集区域,这些部位如同身体的 “散热窗口”,能快速带走热量;第三步,给患者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,若恶心呕吐无法进食,可服用藿香正气水、十滴水等防暑药品。一般情况下,经过这些处理,患者在 30 分钟内即可缓解。

一旦遭遇热射病,时间就是生命,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抢救。此时的核心任务是

快速降温,目标是在 30 分钟内将患者体温降至 38.5℃以下。可以用冰水擦拭全身,或将患者浸泡在 20-25℃的水中(仅露出头部),同时用风扇对着患者吹,加速热量散发。在等待 120 救援的过程中,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,若患者昏迷,需将其头偏向一侧,防止呕吐物窒息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热射病患者严禁喂水,昏迷状态下进水可能导致呛咳甚至肺部感染。

大暑的高温如同无形的考验,但只要掌握科学的防范知识,就能从容应对。记住,预防中暑的关键在于 “别让身体攒热、别让水分流失、别忽视异常信号”。让我们做好防护,安然度过这个炎热的节气,静候秋风送爽的到来。